短短七年时间,一支雪糕从66元天价抢购到2.5元清仓甩卖,背后是一家网红企业的陨落和一个消费神话的彻底破灭。
2018年双十一,一款名为“厄瓜多尔粉钻”的雪糕在15小时内被抢购一空,每支售价高达66元。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站在上海总部的数据大屏前,看着不断攀升的销售曲线,脸上写满兴奋,一个新消费神话正在诞生。
七年后的今天,钟薛高旗下子公司钟茂食品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被申请破产清算。

公司参保人数仅剩2人,创始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
曾经遍布商超的5万台冰柜不见踪影,那款曾经引发抢购狂潮的粉钻雪糕,如今在电商平台上以2.5元的临期价清仓处理。
2018年3月,广告人出身的林盛在上海创立钟薛高。
这个名字取自中国三大姓氏,寓意“中国人的雪糕”。
中式瓦片造型,顶部“回”字花纹,可降解秸秆棒签,这些设计元素让钟薛高在众多雪糕中脱颖而出。
钟薛高切入了一个全新赛道:家庭仓储式消费。
通过电商渠道和冷链物流技术,让消费者像囤牛奶一样囤雪糕。
“逆向思维”成为钟薛高的杀手锏。
当所有品牌都在双十一打折促销时,它推出66元一支的雪糕,15小时内2万支被抢购一空。
这波操作让钟薛高一战成名。
资本闻风而动。
2018年7月,真格基金、峰瑞资本、经纬创投等顶级投资机构纷纷注资;
2021年5月,钟薛高完成2亿元A轮融资,估值一度高达40亿元。

2021年,钟薛高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当之无愧的“雪糕贵族”。
钟薛高深谙流量之道,其营销打法堪称新消费品牌教科书。
线上,它在小红书铺了4000多篇种草笔记,抖音上大量开箱视频刷屏。
线下,快闪店变身网红打卡地,吸引年轻人拍照分享。
明星代言方面,周一围、佟丽娅等明星站台。
直播间里,罗永浩首秀卖出19.8万片,李佳琦等带货大V争相带货。

最令人叫绝的是其联名创意。
与泸州老窖推出含白酒的“断篇雪糕”,与娃哈哈联名“未成年雪糕”,与五芳斋合作“粽子雪糕”,甚至和小米手机推出“青春版雪糕”。
短短两年,钟薛高完成40多次跨界联名,“万物皆可钟薛高”成为营销圈金句。
2022年夏天,钟薛高遭遇了“雪糕刺客”的全民吐槽。
消费者发现,便利店的冰柜里看似普通的雪糕,结账时却要十几二十元。
作为高价雪糕的代表,钟薛高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质疑,林盛的回应火上浇油:“价格就是这样的,爱买不买。”
这句傲慢回应迅速激怒消费者。
紧随其后的是“烧不化”事件。
网友实验视频显示,钟薛高雪糕在高温烧灼下不融化,公众质疑添加剂过量。
尽管公司解释是乳化剂卡拉胶的正常应用,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钟薛高还多次宣称“只选用吐鲁番特级红提”,实际为散装一级,妥妥的违法乱纪行为。
号称“不加一滴水”,配料表却明确含有饮用水,宣传“选用日本薮北茶”,实为多品种混合。
不出所料,情况核实后,钟薛高收到了来自市场监管部门的两张罚单。
高价的基础是信任,一旦信任崩塌,神话就开始瓦解。
危机中的钟薛高尝试转型,却步步踩空。
2023年,钟薛高推出低价子品牌“Sa’Saa”,定价3.5元/支,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同时,李大橘等副线品牌也相继折戟。
林盛后来反思:“我们下沉得太快了。”
依靠近千人的销售团队和500多家经销商,钟薛高线下渠道占比在3年内提升至60%-70%,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
“四、五线市场根本没有准备好承接这样的高端产品。”

2024年3月,“钟薛高以及其创始人林盛被限高”冲上了热搜。
到2025年6月,钟薛高旗下钟茂食品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被合作供应商申请破产审查。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初,钟薛高旗下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8296万元。
如今各大商超便利店的冰柜中已难觅钟薛高产品踪迹,印着“钟薛高”字样的专用冷柜孤零零立在角落,里面塞满伊利、和路雪等平价雪糕。
钟薛高旗舰店里,仅剩的三种口味雪糕正在打折促销。
页面上那句“安安静静做好一片雪糕,做一片干干净净的好雪糕”的品牌宣言,在清仓价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白。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