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狂悖行无忌,一溺惊涛骇浪生。"

你们认为这个17岁的少年和他的父母需要赔偿多少合适?

2025年2月24日凌晨,上海黄浦区某海底捞包间内,两名17岁少年唐某与吴某的荒唐行为,导致了事情不断发酵!

监控画面显示,酒气熏天的唐某突然窜上餐桌,对着沸腾的火锅公然小便,同伴吴某未加阻拦,还在一旁举着手机边拍边笑。刺耳的嬉闹声穿透包间,隔壁顾客浑然不觉。

这场丑闻的发酵始于十二天后的3月6日。当短视频平台爆出完整画面时,海底捞餐桌上的黄色液体瞬间点燃公众怒火。

涉事门店次日紧急关停,成批餐具被集中销毁,后厨启动"搬家式消毒",舆论早已如滚油遇水——"被污染的餐具是否已流入下一桌?""为何案发两周才处理?"质疑声浪中,警方于3月8日通报:涉事者已行政拘留。

随着事件升温,细节渐次浮出。少年脚踩的"限量球鞋"原是地摊仿品,父母系菜市场摊贩的真相,撕破了"富二代恶作剧"的猜想。

知情者透露,两家父母听闻可能面临天价索赔后彻夜难眠,甚至放话"砸锅卖铁也赔不起"。海底捞强硬表态启动民事诉讼,让这场闹剧正式进入司法轨道。

法律界人士指出,两少年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即便未成年可减轻刑责,其监护人仍需承担清洗消毒、餐具更换、商誉损失等民事赔偿。

致命的是,当#海底捞小便#词条持续霸榜热搜时,有消费者晒出撕毁的会员卡,评论区"再不敢带孩子去"的留言获赞过万——这场恶作剧对餐饮行业信任体系的冲击,远非经济赔偿所能衡量。

1. 未成年≠免责盾牌

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教育为主,但民法典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损害,监护人应担责。此案中,父母若不能证明尽到管教义务,或将面临倾家荡产式的追偿。

2. 餐饮业信任危机

涉事门店虽完成"物理消毒",但消费者心理阴影难消。数据显示,事件曝光后该店所在商圈火锅类目周营业额骤降23%,印证了"食品安全信任重建成本远超事件本身"的行业规律。

3. 畸形酒文化渗透

两少年消费记录显示,当晚共饮六瓶啤酒。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但大排档式火锅店往往执行松散。事件背后,是商家逐利与法规落地的深层矛盾。

4. 短视频时代的作恶冲动

从拍摄者全程嬉笑的态度可见,当事人深谙"猎奇视频博眼球"的流量逻辑。北师大2024年调研显示,18岁以下网民中,27%曾为涨粉策划危险动作,看出了畸形内容生态对青少年的侵蚀。

"浪退方知礁石险,事后方悔少年狂。"

当消毒水气味散尽,被砸碎的餐具化为废品,这场闹剧真正留给社会的,是道德准绳与法律铁网的双重叩问。

你们认为到底该不该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