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南的张姨最近总是有点犯愁。她家三口都爱吃面食,早上来碗热干面,中午一碗刀削面,晚上还要变着花样吃个家常面条。可她刷视频时一次看到“中国胃癌高发,都是面条惹的祸”这类新闻,一下就慌了:自己是不是该给家人戒掉面条?有没有吃面容易得胃癌这回事?

 

其实现在身边真有不少中老年朋友,听到风就是雨,甚至有人开始全家少吃主食,饭桌上突然变成只靠小菜和水果充饥。时间一长,反而各种肠胃不适、营养不良都冒头了。到底中国胃癌高发,是不是面条惹的祸?真正让胃“难受”的食物到底有哪些?医生和营养师其实都给过明确答案,面条本身还真不背这个锅,真正高危的其实藏在你餐桌的其他角落。

可到底是哪四种食物真正“麻烦”?很多人可能连厨房里常年摆着的那几样都没意识到。再说说,面条究竟需不需要完全避开,后面讲清楚。咱们继续看。

想想中国为什么胃癌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最近一份《全球胃癌发病与死亡数据分析》显示,全球一半左右的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都发生在中国,其中不少患者被发现时早已失去最佳治疗窗口。大家都以为这和面条、馒头这些主食有关,实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医学上胃癌的病因涉及很多方面:遗传、感染、生活方式。但真正可控的,主要还是日常饮食。有关数据显示,以下这4种食物和中国人胃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关系才最直接——

第一,高盐腌制食物。东北的咸菜,南方的咸鱼,湖南的腊肉腌肉,这些腌制品用盐极多,经常吃对胃黏膜的慢性刺激特别大。研究指出:长期高盐饮食人群胃癌风险比低盐组高出30-55%。而且高盐环境还能促进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繁殖,后者被《世界卫生组织》直接列为胃癌的一级致癌因子。

第二,烟熏烧烤食品。夏天热乎乎的撸串、烟熏腊肉、火烧鱿鱼,不少人爱吃。可每次高温烟熏、烧烤,都会生成多环芳烃、杂环胺这类强烈致癌物。相关实验证实:经常摄入烟熏烧烤食品,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三成左右。这些致癌物残留在食物表面,看不见、摸不着,吃进去就是胃黏膜的负担。

第三,加工肉制品。像火腿肠、腊肠、培根、香肠这些,超市、早餐摊随处可见。生产时大概率加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防腐剂,本身并没啥大问题,可是亚硝酸盐一进胃里遇到酸性环境就容易生成亚硝胺,这东西就是明确的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一类致癌物,胃癌几乎成了它的“常客”。

第四,发霉变质的谷物和坚果。很多人南北通吃,米、面、花生、玉米等买回家一放就是大半年,其实空气潮湿、储存不当很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发现:黄曲霉素是极强致癌物,长期摄入即使微量也能大幅提升消化道癌症概率。

 

再看“面条是胃癌元凶”这种说法,其实只是误解。面条本身主要成分是小麦面粉、水,如果是自家手工做的,没放太多盐和添加剂,营养结构其实和米饭差不多。谁家老辈不是用面条、米饭把大家都养大的?面条之所以被“黑锅”,主要是很多人吃法问题。比如天天方便面、汤粉、蘸卤水面,这些经常高盐高油、再加一堆腌制肉,才让胃不堪重负。

很大一部分真正的风险,是“不小心”吃进去这些致癌食物,还一直觉得理所当然。

除了炸串、腌肉这些外,忽视饮食多样性、挑食或偏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也是胃癌发病的重要推手。蔬果含有天然抗氧化剂和丰富的膳食纤维,日常缺乏会让胃黏膜修复能力变差,免疫力也随之下滑。

 

想把胃癌风险降到最低,咱得学会几个实用小方法:

每天盐的摄入量建议别超过6克,腌菜、咸鱼、咸肉只偶尔尝尝就好。

烧烤最好别每周都吃,大份烧烤拼盘、烟熏腊味也要克制。 - 熟食加工肉,能不吃最好,偶尔吃记得搭配新鲜蔬菜一起下肚。 - 粮食坚果别贪便宜,发现变色变味、发霉坚决别要。

怎样吃面条更健康?选择新鲜面条,少放调料汤底,配搭各种蔬菜和瘦肉,做成汤面或清炒,营养又安全。

还应该重视胃部的健康定期检查,尤其是家族有胃癌病史,或本身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老毛病反复的人。体检发现异常、幽门螺杆菌阳性,早治理早受益,能防止“大病由小病拖出来”。

咱中国人胃癌确实不少,但都怪罪给面条太冤枉。其实,习惯才是最大问题——而高盐腌制、烧烤烟熏、加工肉和发霉粮食,这4类“看不见的隐患”,才是真正要警觉的。平时多吃新鲜食材,食物多样化、戒烟限酒,才是主动给自己胃部筑起健康屏障。

 

要说“吃面胖了、胃出事了”,八成都是配菜、做法和饮食整体出问题,换成米饭也一样。健康生活不是把某种食物拉黑,而是能吃会搭配、会选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