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 X(原推特)平台反华博主发文自称在长江、珠江投毒,分别位于长江宜昌段和珠江上游西江梧州段,投放总计约2700块铅酸电池。

该账号注册于2025年2月,最早一条内容发布于3月7日,也就是其宣称首次投毒的帖子。
第一次投毒:3月7日,长江湖北宜昌段,投放1000-1200块废旧铅酸电池。
宣称住在湖北宜昌温德姆酒店,投毒地点距酒店2km,同时宜昌市政府距离投毒地点也是2km。

该账号还用英文转发了上一条。

第二次投毒,3月12日,珠江上游西江梧州段,投放850余块铅酸电池。
住在滨江国际酒店,使用货车运输电池。

同样用英文转发了该条内容。

第三次投毒,3月17日,长江宜昌段,投放650块铅酸电池。
宣称当天不再住宿宜昌,直接绕城北上长江上游继续进行投毒。

目前,由于信息都是该账号单方面宣布,所以无法断定真假。但此行为万一属实,涉及长江中下游多省的水源安全,事关重大。
上千块铅酸电池集中投入江中,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铅酸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铅(Pb)和硫酸(H₂SO₄)。铅是强累积性神经毒素,即使低浓度长期接触也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尤其是儿童),并导致肾脏疾病、贫血等。硫酸会迅速降低水体pH值,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急性中毒死亡,破坏食物链基础。铅易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最终沉积于底泥中,长期缓慢释放,污染可能持续数十年。
长江、珠江是多省数亿人口的饮用水源。铅污染可能导致水厂处理后的饮用水铅含量超标(中国标准为≤0.01mg/L)。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铅,需特殊吸附或离子交换技术。除直接饮用外,鱼类和底栖生物会富集铅,通过食用江鱼、贝类等进入人体。铅在体内半衰期长达数十年,长期积累可引发慢性中毒。若污染区域未及时封锁,沿岸居民接触受污染水体或底泥(如游泳、洗衣)也可能通过皮肤或误食摄入铅。
由于长江和珠江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污染物可能短时间扩散至下游数百公里,影响多个省市。铅污染难以通过物理打捞彻底清除,需使用化学沉淀剂(如石灰中和硫酸)、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或生物修复技术。但大规模处理成本高,且底泥清理可能破坏生态。
希望相关部门能注意到此消息,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投毒属实,需即刻采取应急措施(本号已向相关部门举报)。即便此事为上述X平台账号虚构,其造谣行为也会造成恐慌,扰乱社会秩序,也要予以相关惩处和应对。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