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多动症?

有的家长认为是基因遗传,有的说是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不对,也有人说是孩子大脑出现损伤……

确实,这些都是导致孩子多动的客观事实,但有4种孩子最爱的零食,对多动症的影响不亚于遗传、家庭、教育。

 

1

高糖零食

比如糖果、蛋糕、甜甜圈,还有那些标榜“健康”的果汁饮料,其含糖量惊人。

 

中医讲“甘能令人中满”,甜食吃多了,脾胃运化不动,容易生湿生热。湿热上扰心神,孩子就烦躁、注意力涣散。

西医研究也发现,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让孩子情绪不稳、多动加剧。

医生建议

孩子想吃甜的,可以吃新鲜水果,比如苹果、梨,或者用红枣煮水;实在忍不住要吃糖,适当地吃点冰糖,也比糖浆、甜味剂好。

2

含咖啡因零食

比如巧克力、奶茶、某些能量棒,甚至有些碳酸饮料也含有咖啡因。

 

中医认为咖啡因是“提神耗气”之品,短期看孩子好像精神了,但实际上是在透支身体的能量。

时间长了,孩子容易阴虚火旺,表现为晚上睡不着、白天躁动不安。

西医也证实,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加重多动症孩子的冲动和注意力缺陷。

医生建议

直接戒掉,不要吃含咖啡因食物。

3

高盐零食

比如薯片、辣条、膨化食品、香肠等。

 

中医认为“咸入肾”,但过咸反而伤肾,肾主骨生髓,髓海不足则脑力不济。

孩子吃太多咸的零食,不仅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影响神经传导功能。

西医研究也发现,高盐饮食可能加剧孩子的焦虑和多动表现。

医生建议

如果孩子比较喜欢咸香的零食,家长可以自己烤点南瓜子、葵花籽,或者用少量海苔代替。

4

含添加剂的零食

比如彩色糖果、果冻、方便面、火腿肠,里面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可不少。

 

中医认为,人工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属“浊毒”,扰乱气血运行,使肝失疏泄、风动痰生,加剧多动。

西医多项研究表明,某些人工色素和防腐剂(比如柠檬黄、苯甲酸钠)会诱发或加重多动症症状。

医生建议

零食尽量选天然的,比如酸奶(无添加糖)、蒸玉米、自制米糕。

饮食调整不是让孩子“受苦”,而是帮他们“避坑”。多动症的孩子本身神经敏感,就像一盏容易摇晃的灯,所以才要把这些伤身的零食“拒之门外”。

现在行动还来得及,从今天开始,检查一下孩子的零食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