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的最见不得孩子遭罪,看着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西医说这叫多动症,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在中医眼中,孩子得这个病,往往离不开下面这三个原因。

 

1

先天禀赋不足

有些孩子天生底子就弱,就像一棵树苗,根扎得不深,风一吹就容易摇晃。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的孩子,大脑发育稳当,注意力也集中。

可如果父母体质偏虚,或者孕期没调养好,孩子肾精不足,脑髓得不到充分滋养,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吃力、记性差的情况。

 

这类孩子往往从小就有苗头——比如说话晚、走路晚、晚上容易尿床,或者比同龄孩子更容易累。

2

饮食不节

现在的孩子啊,吃的花样是不少,但真正能“养人”的却不多。

炸鸡薯条、甜食冷饮、各种添加剂零食……这些肥甘厚味的东西,大人吃了都容易腻,何况脾胃娇嫩的孩子?

 

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脾要是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搞坏了,运化不动,就会生痰生热。痰热一搅和,就像给脑子蒙了层雾,孩子就会觉得烦躁、静不下来,小动作特别多。

有些家长说:“孩子一吃甜食就疯跑,晚上还睡不踏实。”这就是典型的痰热扰神,脾胃消化不了,火气往上冲!

3

情志失调

别以为孩子小就没心事,现在的孩子压力可不小——作业多、家长要求高、在学校被批评、和同学闹矛盾。

 

这些情绪憋在心里,肝气就不顺畅。肝主情志,肝气郁久了就会化火,火一上来,孩子就变得急躁、爱发脾气、冲动任性,甚至摔东西、顶嘴。

有些家长说:“我越吼他,他越不听话!”其实啊,越是肝火旺的孩子,越需要疏解,而不是硬压。

调理关键:别只盯着“多动”

中医调多动症,不是简单让孩子“别动”,而是找到根本原因——肾虚的补补肾,脾虚的健健脾,肝火旺的疏疏肝。

最后提醒家长:如果孩子确实有多动倾向,先别急着贴标签,去正规医院做个评估。中医调理是个慢功夫,但只要方向对,孩子会一点点稳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