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各大高校又到新生开学季了。

有好多孩子都是头一回离开家到外地去上大学,不少家长心里头不踏实,就陪着孩子一起到大学去。

按说孩子上学父母操心,是个挺让人感动的事儿。

 

可就在这两天,国内一所高校新生报到现场,有这么个场面被人拍了下来:一个父亲当着大家的面,跟孩子哭起穷来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视频里一位父亲满头大汗,背上扛着用尼龙绳捆好的行李,费了好大劲才挤到大学的校园里。

 

再把镜头往后一转,他身后跟着自己的儿子。

本来画面看着挺让人感动的。

可这孩子一直低着头,眼睛都不敢看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后来装行李的袋子破了,里面的洗衣粉撒了一地,周围人都看向这对父子。

这时候这位父亲当着好多人的面大声吼起来:考上大学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啦?想当年我连尿素袋都没有!

视频评论区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说这哪是家里穷啊,分明就是拿孩子的面子不当回事儿,可劲儿折腾孩子自尊。

看看那堆行李,用蛇皮袋、尿素袋、红白蓝编织袋捆着,加一块儿得有四十来斤重。

孩子他爸买的是无座的票,在火车上蹲了七个小时,一直待在车厢和车厢连接的地方。

 

到了站,这父亲对着拍视频的镜头就开始哭:就考这么点分,你对得起我扛的这些袋子不?

孩子就站在旁边,跟个犯了错的小偷似的,头都不敢抬。

评论区里还有人把自己刚上大一时候的照片发出来了,也是用的同款袋子。

 

然后这孩子他爸干了件更过分的事。

他挑了孩子最狼狈的画面拍下来,还直接发到家族群里去了。

视频一发出去,亲戚们一个个都点赞,还在群里刷着:就得穷着养孩子,以后才有出息。

 

他爸就盼着有人看,就等着亲戚们夸他,好证明他付出了多少,有多伟大。

难道这真的是因为家里穷吗?

其实从家到学校买张高铁二等座的票也就110块钱。

 

还有,把那30公斤重的行李直接快递到学校,也就花39块钱。

在二手平台上一个九成新的行李箱,50块钱就能买到手。

有意思的是,另一条新闻里有个云南的学弟,20公斤的行李,通过邮政寄到宿舍楼下,花了92块。

 

人家爸爸都没跟着去学校,就给孩子发了条语音消息,说:别舍不得吃饭,钱不够了跟爸说,爸给你转。

再看看评论区里大家对这位云南学弟的羡慕劲儿,就啥都明白了。

所以啊,这位父亲选蛇皮袋根本不是买不起箱子,就是故意不想买。

 

他们固执得很,别人好心帮忙都不乐意接受。

现在的大学人文关怀可以说是非常到位了。

门口有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等着帮新生搬行李,快递柜都能直接送到宿舍楼下,食堂还会给陪着孩子来报到的家长准备免费的绿豆汤。

 

可家长们呢,老是说不用不用,我们扛得动,把这些善意都给拒之门外了。

在这些家长心里,接受别人帮忙就好像是承认自己没本事,甚至觉得是在接受别人的施舍。

他们把别人的帮忙当成是可怜自己,孩子呢,觉得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是不孝顺。

 

结果就是绿豆汤放凉了没人喝,志愿者也没活儿干走了,就剩下那蛇皮袋在太阳底下反光,看着都刺眼。

其实啊,他们这么做,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苦难绑架的教育模式。

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最怕听见家长当着好多人的面说那几句话,像什么咱家砸锅卖铁才供你上学、你到了学校可别跟人比吃穿。

 

这些话听着好像是在给孩子加油鼓劲,可实际上每一句都像刀子一样,扎在孩子那本来就脆弱的自尊心上。

说是砸锅卖铁供你上学,这就把家里为孩子做出的牺牲明明白白摆出来了,让孩子一下子就觉得自己欠了家里好多好多,心里压上了特别重的负担。

而说别跟人比吃穿,这就好像提前给孩子设了道坎儿,好像在跟孩子说你没资格跟别人正常交往。

 

孩子刚离开家去上大学,最害怕被人当成另类。

可家长倒好,直接就给孩子贴上了家里穷的标签。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那些一直被压抑着的孩子们开始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爸,能不能别再用尿素袋装被子了?

他们想要的并不是能大手大脚乱花钱,他们只是希望被尊重、被信任,能轻轻松松地去学校报到。

在老一辈人眼里觉得是朴实的做法,在年轻人眼里就成了尴尬和不被尊重。

 

坐高铁就能到,为啥非要走路呢?要是花92块钱寄快递,能让孩子抬头挺胸、有自信,那为啥非要省那几十块钱,让孩子接下来四年一直自卑呢?

蛇皮袋装被子没问题,但别再用它来装那些老掉牙的苦难教育了。

所以就别再给孩子演那些苦情戏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真正的爱就是我知道家里钱不多,但我更知道你也有自己的面子。

咱把装东西的编织袋换成花二十块钱寄快递的单子,别老跟孩子说咱家里穷,改成咱一起想想办法。

这样一来,孩子记在心里的,就不是那些尴尬事儿,而是爸妈一直站在他身后给他撑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