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向来是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近日,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一起校园食品领域职务侵占案,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各界激起千层浪。

 

从 2020 年 9 月到 2024 年 12 月 11 日这长达 4 年的时间里,某小学的 11 名食堂员工,竟将黑手伸向了孩子们的餐桌。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把食堂采购的优质肉制品,像排骨、五花肉等,或是偷偷拿回家自己享用,或是通过私下渠道售卖获利。这些本该滋养孩子们身体的食材,被他们以 “蚂蚁搬家” 的方式,一点点侵占,涉案金额累计高达 40 万元。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这些钱本应用来为孩子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餐食,助力他们茁壮成长。而这些食堂员工的行为,无疑是对孩子们权益的严重侵害,更是对师德、职业操守的公然践踏。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原来,食堂管理存在着巨大的监管漏洞,采购、验收、存储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督,这才让这些人有机可乘。他们逐渐形成了 “集体作案” 的模式,有人在采购时虚增数量,有人验收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在加工时私藏肉制品,各环节相互配合,形成了一条隐蔽的 “利益链”。

好在法律的天平不会倾斜,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法院审理认为,这 11 名被告人身为小学食堂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依法必须受到惩处。根据各被告人参与犯罪的时间、侵占金额以及认罪态度,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他们分别被判处九个月至二年二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时还要缴纳十万元至十三万元不等的罚金。不仅如此,扣押在案的赃款 40.2 万余元被依法没收,上缴国库,就连案发后追回的价值 1848 元的 77 斤排骨,也被返还给了被害单位。

为了强化警示教育作用,法院此次庭审还特别邀请了全县各乡镇中小学校长等教育工作者旁听。看着曾经的同行,因一时的贪念沦为阶下囚,在场的教育工作者们深受触动。一位旁听的乡镇小学校长感慨道:“这起案件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校园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成长,任何将黑手伸向学生‘饭碗’的行为,都是对法律底线的践踏,更是对社会良知的挑战,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起案件的发生,也暴露出部分学校食堂管理的薄弱环节。峨边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案件发生后,当地立即开展了校园食堂专项整顿,重点排查采购流程、人员权限、财务监管等问题,还计划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全力打造 “阳光食堂”,让校园餐的每一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法律界人士也指出,职务侵占罪 “数额较大” 的标准虽为 3 万元,但涉及校园、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类似案件,司法机关应从严打击。因为此类犯罪侵害的不仅仅是财产权益,更严重威胁到公共利益,就像这起案件,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判决,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推动相关行业不断规范。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