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观点,大概意思就是孩子们越努力越辛苦,努力换不成动力,只能换来压力,不希望孩子大富大贵,只希望孩子别倒在医院里。

有些学生抑郁一辈子也换不来一个好的结果,不如早点放弃,只要正常的过一个小民生活也就行了,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这个观点在前几年还是特别流行的。

也不知道最近这两年究竟怎么了,大家会感觉到一种社会氛围的变化,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竞争,所谓的内卷,一些鸡娃思想也到处蔓延,对于孩子的教育书包越来越沉重,家长压力越来越大。学校的教育方式将这种转换模式扔到了家长的手里。

家长们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之后,又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又要给孩子的作业审批,还要缴纳各种的费用,各种班费,各种衣物、各种学习资料和辅导课程,甚至一些课外的报名,让很多家长觉得压力特别大。

一些孩子也越来越觉得难受。

有些人出生是含着金钥匙的,即便更多的努力学习,大概也跳不出自己的圈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在互联网上也越来越引起网友们的共鸣。

所谓的鸡娃教育,其实就是很多人自以为这是一个通往成功的入场券,现在的情况就是,在信息极不对等的年代,很多人简单的以为考一个好学校,拿一个好成绩,就能缩短大家之间的差距,这完全是痴人说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种论调绝对不是一种正确的事情,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观点,最后的一切还是要看你的社会资源和人脉。

说白了,有些事情。

出生的时候没有,这辈子基本上是没有奢望了。

其实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中产阶级,这就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

现在孩子们的压力有多么的巨大,一些孩子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了。

一直学习到晚上,我看到不少的家长都在谈论这件事情,前两天我还看到有家长发帖说自己的孩子9点多就上床睡觉了,也不知道一整天怎么就这么累。

其实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的学生年代和现在的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而且现在的教材坦白的来讲就是有一个防止自学的模式,将简单的教学复杂化,复杂的事情扯淡化。

我看到很多网友都在谈论一件事,鸡娃不行就赶紧换赛道,不能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孩子的身上。

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好像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奋斗的,继而少了对自己的一种人生观,说白了,咱们的父母一切都是以孩子为最大目标,有的时候看到一些网友的谈论。

觉得挺无可奈何的,之前还看到有网友写了一篇文章,里面谈论了这样一个观点,咱们这些人早上睡醒就上班,下班之后就回家。

周而复始,就是为了两个字,生存。

而这种所谓的生存压力就变成鞭策孩子的动力,自己不行,就特别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希望孩子拿一个好成绩,现在的社会早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剧烈变革,学历贬值也摆在了台面上。

以前毕业之后还包分配呢,现在如果不是一个一流的学校,找工作就是一个特别巨大的难题,而社会资源早已经分配完毕,想要跨越阶层难度特别巨大,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讲,太多的压力寄托到孩子身上,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安慰。

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自己的孩子。

不生病,有工作,简简单单,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