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暴5岁女童致其轻伤二级,曾犯故意伤害罪的万建成近日获刑一年六个月!2024年6月北京房山那场“生死奔跑”,让这个藏在出租屋里的虐待案彻底曝光——浑身是伤的刘小月挣脱施暴者,一头撞进居委会主任怀里,才逃出了持续40多天的噩梦。

“跑什么跑!”2024年6月的午后,木棍抽打的剧痛让刘小月浑身发抖,她光着脚冲出家门,头发黏成一团,胳膊腿上的青紫伤痕在阳光下刺得人眼睛疼。身后男人的怒骂还没落下,她就撞进一个温暖的怀抱——正在巡查的居委会主任看到孩子眼里的恐惧,当即追问缘由,这才发现了惊天秘密。

时间回到2024年5月,刘小月跟着妈妈许艺萍与男友万建成同住。没固定工作的万建成脚伤后彻底“躺平”,全家靠许艺萍每月2600元的保洁工资过活。出租屋里外卖盒堆到餐桌,矿泉水瓶散落一地,生活垃圾发臭也不清理,5岁的孩子就蜷缩在这样的“垃圾屋”里。

 

许艺萍一上班,万建成的“家暴开关”就被触发。刘小月碰掉杯子、说话大声点,都会被按在墙上罚跪,木棍、皮带劈头盖脸抽下来。邻居常听见女孩哭到嗓子沙哑,却不知更残忍的事:万建成会突然咬孩子的脸和耳朵,抽烟时不顺眼就用烟头烫她胳膊,最终打断了孩子左手两根掌骨。

许艺萍早知道女儿被打,在家时偶尔拦一下,更多时候下班看到新伤,只用创可贴、跌打药应付。幼儿园老师反复追问“孩子怎么总不来上学”,她只含糊说“受伤了”,让这场虐待隐藏了一个多月。

居委会主任发现情况后,立即启动强制报告流程,当天向房山公安分局报警。6月7日警方立案,万建成很快被抓;7月8日案件移送房山区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程序全面启动,一场跨部门的救助行动迅速展开。

检察官第一时间介入:为刘小月协调法律援助律师,申请国家司法救助金和小额爱心救助。考虑到家庭情况,救助金分6个月发放,由居委会全程监督,确保每一分都用在孩子治疗和生活上,防止救助款被挪用。

针对许艺萍的监护失职,检察院委托社工事务所做专业监护评估,下发《督促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她每周参加家庭教育课程。同时联合社区、社工建立动态监护群,定期回访查看,杜绝监护缺位问题再次发生。

2025年6月起,刘小月在社工事务所接受心理干预和生活习惯矫正。3个月后,检察官去上防性侵法治课时差点认不出她:头发梳得整齐,穿着干净小裙子坐得笔直,眼睛亮晶晶地跟着课程内容转。社工说,孩子现在爱干净了,会学做家务、做比萨,还和妈妈参加公益活动,笑容越来越多。

2025年7月8日,房山区检察院以虐待罪对万建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审理查明,万建成系累犯,家暴未成年人情节恶劣,虽坦白认罪但不足以从轻处罚。8月27日判决生效:万建成犯虐待罪获刑一年六个月,赔偿刘小月医疗费、营养费等共计1.2万余元,给家暴行为画上法律句号。

案件办结后,检察院向街道发表彰建议函,为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居委会主任申请奖励。检察官强调,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居委会、学校、医院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发现孩子受侵害必须立即报告,这是法律红线不是“人情选择”,一次及时报告就能救下一个孩子。

如今的刘小月,再也不用在恐惧中奔跑。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守护下,这个曾经遍体鳞伤的孩子,慢慢找回了5岁应有的天真烂漫,她的故事也成为强制报告制度守护未成年人的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