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一个周日傍晚,威尔士格温特郡罗吉特镇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悲剧:一名仅九个月大的男婴在家中遭遇犬只袭击后不幸身亡。

更让公众震惊的是,这只酿成惨剧的六岁XL霸凌犬竟然持有合法的豁免证书,已在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完成了正式注册。

这起事件不仅让一个家庭陷入无尽的悲痛,更将英国犬类管理制度中一个巨大的漏洞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当到这条新闻时,不少人内心是五味杂陈。一边是痛心于幼小生命的逝去,一边又不禁质疑:既然政府已经立法禁止这个犬种,为什么悲剧还会发生?这背后究竟是制度设计的缺陷,还是执行层面的失误?

事件的时间节点特别耐人寻味,英国政府从2023年12月31日起正式禁止XL霸凌犬的繁育和销售,并要求所有现有犬主在2024年1月31日前完成登记注册。

而涉事犬只恰恰是在禁令生效前主动完成了注册,并于2024年获得了豁免证书。从法律角度看,这只犬完全合规;但从结果来看,它却夺走了一条无辜的生命。

更值得关注的是注册过程本身的问题。在申请豁免证书时,犬主并不需要提供正式的犬种鉴定证明。

换句话说,是否属于XL霸凌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犬主的自我申报。

 

这种"宽进严管"的策略初衷可能是为了鼓励犬主主动登记,避免大规模非法养犬,但客观上却给监管留下了巨大隐患。试想,如果犬主故意隐瞒或误判犬种,监管部门又如何及时发现?

批评者认为,这种豁免程序实际上允许危险犬只继续留在英国各地的家庭中。

从数据来看,政府最初预估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约有1万只XL霸凌犬,但实际注册数量远超这个数字。

巨大的存量犬只,加上相对宽松的注册审查,让禁令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外媒报道截图

烟花、社区与反思:悲剧之后我们该做什么

当地居民推测,事发当晚附近燃放的烟花爆竹可能惊吓到了犬只,导致其失控袭击婴儿。

这个细节让人深思:即便是已经注册并接受监管的犬只,在特定环境刺激下依然可能展现出不可预测的攻击性。

这也从侧面说明,对于天生具有攻击倾向的犬种,单纯的登记和限制措施可能远远不够。

悲剧发生后,警方逮捕了两名涉案人员,他们被控管理失控犬只致人死亡以及儿童疏忽照料罪。目前两人已被保释,调查仍在继续。

外媒报道截图

从法律责任角度看,犬主显然难辞其咎;但从更宏观的层面,这起悲剧更像是制度漏洞积累后的一次集中爆发。

让人欣慰的是社区的温暖反应,当地社区团体发起了募捐活动,原定3500英镑的筹款目标在24小时内被突破,善款已超过7100英镑,所有款项将用于支付葬礼和纪念活动开支。

这种邻里间的守望相助,在某种程度上抚慰了受伤的心灵。

但我想说的是,金钱和同情远远不够。这起惨剧应该成为一个转折点,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现有的犬类管理制度。

 

XL霸凌犬已经是英国第五个被禁犬种,之前还有比特斗牛梗、日本土佐犬等。然而,仅仅把某个犬种列入黑名单就够了吗?

如果注册审查不严格,如果日常监管流于形式,如果犬主安全意识淡薄,那么悲剧就还会继续上演。

这么看的话,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包括:强制进行第三方犬种鉴定、提高养犬准入门槛、加强对已注册犬只的定期评估、以及在有未成年人的家庭中设置更严格的限制条件。

 

毕竟,孩子们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环境,保护他们的安全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罗吉特镇遇难男婴的父亲正在亲友和专业人员的陪同下走过这段最黑暗的时光。这个原本应该充满欢笑和成长的家庭,如今只剩下无尽的悲伤和追问。

我们能做的,不仅是送上哀悼,更应该从这起悲剧中汲取教训,让类似的惨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