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冬天张汝京在美国法院判决下,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中芯国际。那一年他65岁,却在法庭上当场失声痛哭。

曾经是他把中国大陆的芯片从不上牌桌直接推到了国际五强,三年拉快30年。但前脚技术突破,后脚就被行业老大台积电两次专利战精准狙击。一场输掉了掌控权,一场逼他交出职位和股份。

谁能想到一个工程师的悲壮落场,其实是国家命运的一次断粮。

但更难得的是,他从未抱怨过命运。他只说了一句话:“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

这不是普通的豪言壮语,而是他用一生去兑现的誓言。

 

张汝京的故事,不该从创业说起,而应该从他父母那一代的“信仰”说起。

他出生于一个在抗战战火里淬炼成钢的家庭,父亲是冶金专家,母亲是火药化学家。他们不是军人,却为战争制造枪炮,只因那是国家最需要的担当。

所以张汝京虽在台湾长大,却从未断过对“祖国大陆”的认同。他的骨子里写着,那不是别处,那是回归的方向。

 

他曾在德州仪器20年,从工程师拼到高管,在全球建了十几家半导体工厂。按理说这是一条一路高飞的技术移民路线,但父亲一句话把他拉回现实:“你为什么不回大陆建厂?”

1990年代的中国芯片行业有多惨?六百多家工厂年产量加起来,还不如日本一家工厂一个月。

关键还不是没钱,909工程砸了整整100亿元人民币,结果只是差强人意,因为我们没有人才、没有经验,更没有方法论。

而这些恰恰是张汝京最懂的。

 

2000年他辞掉台湾第三大晶圆代工公司的总经理,不要股票、不要名利,直接带着全家搬到上海。他说:“我要在大陆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中芯国际,就这样诞生了。

建厂哪有容易的?大陆技术落后三代、人才几乎空白,全球设备企业也对我们防着三分。

张汝京用的是什么打法?逆周期扩张+全球“卧底式”募资。

他靠人脉和魅力,拉来了300多位中国台湾工程师、近百位欧美专家。

游说华人在美欧卖房归国,只为研发团队凑齐几个关键工艺工程师。

靠“铁皮屋+盒饭+老桑塔纳”,省出建厂成本的三成资金。

资本结构上也极为巧妙,引入高盛、英飞凌、东芝等投资,但每家都只给个位数股权,确保中国控股。

 

最狠的是时间表,2000年建厂,2001年投产,2003年首度突破90纳米,2004年建成大陆首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2009年45纳米试产通过良率。

别人用三十年跑出的路,他带着大家三年就能摸到彼岸。行业直接评价:“他一个人,把大陆芯片快进了30年。”

谁愿意看到他成功?显然不是台积电。

张汝京在大陆大招工程师,抢技术骨干,大显神威。2003年台积电以“窃取商业机密”为由,在美国起诉中芯国际,索赔10亿美元。

第一次官司赔了1.75亿美元了事,代价是中芯所有技术要开放供台积电检查。这什么概念?你企业的核心秘密,从此没了底裤。

然后2006年第二场官司重启,美国法院判决更狠,再赔2亿美元+让出10%股权+创始人张汝京必须辞职。

他一手撑起半导体火种,却被请出局。

 

而真正被掐住的是中国刚开始建立的自主芯片脉络。

中芯此后陷入多年低谷、技术停滞、资本冷淡。等于在最关键的爆发突破点,被扼住了咽喉。

2009年他“拔掉”中芯后,并没有讨个安稳晚年。他说:“既然不能做芯片三年,那我先干LED,技术一部分是重合的。”

于是他创立亿瑞光电、升瑞光电,从材料到设备,帮中国的LED实现全链自控。

 

三年之后解禁一到他又上马新升半导体,攻打国内芯片最大短板,300mm大硅片100%依赖进口。仅用两年“中国第一根单晶硅棒”诞生,填补国内空白。

再之后他创立新升CIDM模式,用联合出资+共享工艺资源,把设计端和制造端从对立变合作,帮一众中小芯片企业走出死局。

再后来车用芯片全靠进口,他又牵手吉利撸起袖子干车规芯片。

从核心制程、上游材料、产业协同到车规紧缺芯,他次次出手都不是为了取巧搞钱,而是直插问题最痛的位置。

 

张汝京是“芯片战争”里的工程师将军!

如果你真懂芯片产业,你会知道最难不是设计,而是制造。最难的制造,不是突破,而是量产。最难的量产,不是钱,而是人、体系与国际谈判智慧。

张汝京恰好擅长的,正是这些看不到的硬活。他懂资本怎么玩、政务怎么打通、哪家设备厂最早松口、什么工艺首批能跑产线,他的打法,不靠突围一个点,而是从链条最脆那一环稳住全局。

时代最荒谬的地方在于,他从未出现在互联网大V荣耀榜单上,也没有霸气的发布会或喊口号。但今天你手机、电视、汽车、卫星里能有一块国产芯片,背后几乎都站着他。

 

纵观张汝京的三次征战,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几点。

中国的技术突围,不能靠堆钱和口号,要靠三件事:极致节省、逆周期扩张、全球资源配置。

真正适合中国的产业路线,不是复制台积电IDM,而是“CIDM”共享制造模式。

半导体的成败,不只是商业逻辑,更是国家战略逻辑。打不赢技术,说明没有完整链条,而张汝京只做链条,不做明星

最重要的是,他提前帮我们布局好了“缺芯地图”,在硅片、车规芯片、完全断代工艺上都留下种子。

 

这个不穿西装、不住豪宅、只吃快餐盒饭的“工程疯子”,用节俭、专业、责任建起了完整的国产半导体骨架。他不是流量IP,不是CEO秀场明星,他只是工程师中的战士。

西方芯片霸主有资本,有法庭,有专利,有封锁。而我们,需要更多像张汝京一样,只带一根扳手、几百人团队、一腔信念和义无反顾地冲进最黑夜的破局者。

张汝京一生的IP有一个名字最响亮, 中国芯。